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陽市考察時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發揚延安精神和紅旗渠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斗。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強調了“三農”工作在新征程上的極端重要性,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糧食安全水平顯著提升,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億萬農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推動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與脫貧攻堅相比,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全域、全員、全方位的振興,對象更廣、范圍更寬、要求更高、難度更大,是一場持久戰,必須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總目標,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和實踐路徑,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重大部署,吹響了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奮進號角,為做好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把富民政策一項一項落實好,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讓老鄉們生活越來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