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到當地有名的養殖大戶,談及自己這幾年的變化,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農民苗德力感慨不已。
“一直希望能夠擴大農場規模,卻沒有抵押資產,也沒有熟人擔保。”苗德力經營的家庭農場曾遇到融資困難。2021年,在河南農擔公司的支持下,他成功申請到15萬元政策性擔保貸款,并且享受到政府2%的貼息政策,當年綜合融資成本還不到4.2%。
今年2月,苗德力將15萬元貸款結清,并繼續貸款擴大經營規模,貸款額度也提升至25萬元。如今,苗德力的家庭農場生豬存欄300頭、年出欄達800頭,他家已成為當地響當當的養豬大戶。
在農擔公司的幫助下,像苗德力這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越來越多,成為農業生產經營的主力軍。
2015年7月,財政部會同原農業部、原銀監會聯合發文,對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作出全面部署。2016年5月,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家農擔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各省級農擔公司陸續成立。
6年來,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積極撬動銀行信貸資金和其他社會資本支持農業農村發展,有效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助力緩解農業農村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21年,全體系新增項目平均擔保費率0.62%,平均貸款利率5.46%,平均綜合融資成本6.08%。
到2022年3月末,33家省級農擔公司擔保項目累計超過238萬個、金額7677億元。國家農擔公司累計納入再擔保項目132萬個、金額5263億元。其中,2021年,全國農擔體系新增擔保金額277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4%。目前,全國農擔體系已成為擔保支農行業的主力軍,行業占比近50%。
“政銀擔”機制開創支農新局面
黑龍江省海倫市是國家重要的優質大豆生產基地,大豆年產量近20萬噸。
張文海是當地種植大戶之一。自2018年以來,他家的農作物種植總面積從3700畝發展到今年的1.2萬畝,其中大豆種植面積從1500畝擴大到今年的7200畝。今年,張文海積極響應黑龍江省“穩糧增豆”政策,計劃進一步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其底氣正是來自農擔公司持續的融資擔保支持。
2017年,黑龍江省農擔公司與海倫市政府和銀行簽訂了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全力支持海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也正是這一年,為支持大豆產業發展,海倫市政府提出“大豆振興計劃”,并主導成立大豆產業聯盟,共同助力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和當地大豆產業發展。
起初,張文海對此將信將疑。“由于沒有抵押物,我幾次向銀行申請貸款都沒貸成。沒想到還有這么好的擔保公司,能為我們農民貸款提供擔保……”他說。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張文海申請了貸款,只用3天就拿到了第一筆50萬元貸款,心中的疑慮從此打消。
從第一筆貸款到現在,張文海已經連續5年獲得擔保貸款,額度從最初的5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300萬元,融資成本也從2018年的8.8%降到了現在的4.65%,其中,農擔公司擔保費率從1.5%降到0.8%。張文海真正享受到了農擔的惠農政策,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種豆大王”。
嘗到甜頭的張文海還帶著村里人一起種大豆。現在,從東勝鄉到周邊鄉鎮,形成了大豆種植、收割、收儲的產業鏈,當地經濟發展有了新的增長點。
在全國,像張文海這樣受益于農擔貸款發展起來的農業大戶還有很多。
國家農擔公司負責人介紹,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是具有“財政+金融”、“政府+市場”屬性特征的政策性金融工具。通過打造合理的“政銀擔”分險機制,既能有效緩解商業性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難題,增強投入“三農”領域的內生動力,又能夠較好地體現政府的政策性導向。目前,全體系已與超過1200個市縣級地方政府簽署了合作協議,由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積極推薦客戶,經農擔審核后推薦銀行放款,對家庭農場、合作社、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重點農業主體加大支持。截至2021年末,全體系縣均累計擔保金額超2.5億元。
目前,國家農擔公司已與18家全國性商業銀行開展“總對總”戰略合作,并創新提出“風險分擔、利率優惠、不繳存保證金”三項銀擔合作基本原則,全體系與包括地方區域性銀行、農商行在內的超過1300家金融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銀行授信超過1萬億元,大量金融活水注入了農業農村。
在業務量穩步增長的同時,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還嚴守風險防控底線,2021年體系代償率1.4%,成立以來累計代償率1.5%左右,遠低于融資擔保行業2.76%的平均代償率。
堅持支農支小 對重點行業及主體精準支持
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林海家庭農場負責人何凡和妻子共同經營蝦稻養殖已經有7年多時間。雖然養殖經驗豐富,但受近年疫情和水災影響,經營面臨虧損。
為解決資金周轉困難,何凡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申請了45萬元貸款,湖北農擔公司了解情況后支持客戶優先受理該筆業務,幫助何凡渡過難關。
據了解,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成立以來一直堅持“支農、支小”的政策定位,統計數據顯示,全體系戶均在保金額低至31萬元。
支持行業發展方面,種養殖業在保金額占比70%左右,農產品初加工及流通占比25%左右。各省對糧食、生豬等基礎產業形成重點支持,到2021年末,糧食種植累計擔保金額超1200億元,相當于支持了超過2.5億畝的糧食種植;生豬養殖累計擔保金額超過360億元,相當于支持了約4000萬頭生豬的養殖。
支持主體發展方面,家庭農場(含種養大戶)在保項目97萬個,在保余額2452億元,占比76%,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保項目2.4萬個,在保余額180億元,占比6%,兩類主體合計占比超80%,服務對象較為精準。從擔保期限看,2021年中長期貸款占比超過一半,達51.2%,較上年末增加5.4個百分點,有效解決了農業生產周期與貸款周期錯配問題。
支持特色產業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常山縣是浙江省油茶重要產區,有“中國油茶之鄉”之稱。近年來,當地堅持產業支撐,通過重點培育油茶產業,帶動百姓增收,實現鄉村振興。
黃志旺是常山縣的一位油茶種植大戶,通過成片規模化流轉土地種植油茶樹,發展起油茶產業。然而,到了采摘和加工等油茶生產后期,難題也來了,其中缺乏資金是最煩心的事情。2020年底,黃志旺種植的近2000畝山茶樹獲得了豐收。為了榨出清澈、飄香的優質山茶油,他決定擴建廠房、購買設備、聘請專家,采用傳統土榨方式榨油。但這樣一來,需要的投入更大,資金短缺問題更為突出。黃志旺陷入了兩難境地。
經朋友介紹,他申請了農擔貸款。浙江農擔公司常山辦事處收到其貸款申請后,當天就發放了260萬元擔保貸款,解其燃眉之急。
目前,黃志旺每年加工山茶油20多萬斤,實現營業收入1200多萬元,帶動農民累計增收600余萬元,戶均增收3200多元。
河南農擔公司圍繞“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聯合縣鄉政府、金融機構、村黨支部和農業企業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支持核心企業上下游經營主體融資,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推進農業產業聚集。近年來,該省農擔陸續打造了盧氏香菇產業以及臨潁、商丘辣椒產業的供應鏈金融擔保模式。
2021年,為引導各省重點支持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準建設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國家農擔公司研究制定了指導意見,并定期總結支持情況及優秀案例,供各省互學互鑒。各省級農擔公司立足產業周期、成本、產出等關鍵要素,研究推出專項擔保產品,支持特色產業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末,全國29家省級農擔公司累計支持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超過12萬個,擔保金額達525億元。
為貫徹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相關部署,國家農擔公司研究制定了相關政策,引導各省級農擔公司強化農擔政策減貧致富功能,聚焦16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加大擔保支持力度。到2022年3月末,農擔體系對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現業務全覆蓋,累計支持擔保項目9.2萬個,累計擔保金額超220億元,縣均擔保金額1.38億元。
自成立以來,國家農擔公司不斷加強體系建設,截至2021年末,共設立市縣級分支機構1677家。其中,自有分支機構1041家,較上年末增加117家。
6年來,國家農擔公司持續加強政策和業務引導,積極為省級農擔公司分險增信,帶領全國農擔體系推進農擔業務加快發展,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成為財政撬動信貸資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涉農融資擔保行業的中堅力量。
2022年1月6日,財政部批準同意將國家農擔公司納入“中央金融企業名錄”。
專家表示,6年來的實踐表明,作為財政支農方式的重要創新,農擔體系已經成為放大財政支農政策效應、提高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