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
《云南日報》頭版
“有效銜接10種實踐模式”欄目
聚焦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勐??h打洛鎮打洛村
走出一條邊境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
“抓黨建、興產業、促振興、富百姓”
的有益探索和實踐之路
位于中緬界河打洛江畔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h打洛鎮打洛村,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筑牢基層戰斗堡壘,聚焦強邊固防、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走出一條邊境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抓黨建、興產業、促振興、富百姓”的有益探索和實踐之路,讓這個昔日的國門“難點村”,呈現出組織強、人心齊、邊境安、邊民富、邊關美的良好局面。
家家戶戶是花園
筑牢邊境線上的堅強堡壘
“請出示您的身份證、掃一下平安版納二維碼?!庇浾邉偟降诌叴逭埨宕髽蝾^,在卡點值守的民兵和村干部迎上來,一絲不茍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在打洛村委會,無論途經哪一個村寨哪一條路段,都要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進行檢查后,才能通行。
為建立網格防控體系,打洛村將所有的村民小組劃分出防控網格,由黨支部書記、村小組組長擔任網格長,按照“五戶聯防”“十戶聯防”的要求細分網格,由黨員、村民、界務員、民兵等擔任網格員,實行村內每天值班、卡點輪流值守,實現村村建有值守亭、人人都是防控者。由村黨組織與家家戶戶簽訂承諾書,精細化管人、管村、管通道、管證件、管邊境,織密強邊固防的兜底網格。
為筑牢邊境的銅墻鐵壁,打洛村黨總支主動扛起守住邊境、守好國門的政治責任,緊盯“一村(邊境村)一線(國境線)一門(國門)”,嚴防死守。
深入推進紅旗飄飄、國門黨建、軍警地共建等工作落實,不斷強化黨員干部群眾的國家意識、國土意識、國防意識、國門意識,構建起“黨政軍警民企”六位一體合力固邊機制,組織民兵、護村隊與駐村軍警常態化聯合開展“守村護寨走邊關、軍民同踏巡邊路”等活動,嚴厲打擊偷越國(邊)境、走私護私等違法犯罪行為。
由各村寨抽調30人組成打洛民兵應急排,承擔綜合勤務、邊境反恐維穩、森林滅火和抗災搶險等任務,同各村寨民兵一道24小時輪流值守巡護邊境一線,構建起村村是堡壘、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處處有防線的立體化防控體系。在2020年9月8日召開的全國抗疫表彰大會上,打洛民兵應急排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發揮綜合優勢推進產業發展
進入5月,打洛邊境一線的果園里一派豐收景象。村民有的忙著采摘成熟的火龍果,有的帶客戶在瓜地里挑選西瓜和香瓜,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為帶領村民共同富裕,打洛村黨總支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進產業發展。以農業產業為紐帶,積極探索黨總支統籌、支部服務、農戶管理的模式,形成了思路明確、措施具體、執行順暢、保障有力的基層黨建科學化運行體系。
龍利村依托橡膠+水果種植+農作物+庭院經濟的特色產業結構,2021年實現產值578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萬元;勐景來村通過“村企聯建”帶動發展特色餐飲18家、民宿38家,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萬元以上……
在抓好橡膠等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的同時,打洛村黨總支引導群眾大力發展火龍果、菠蘿蜜等特色產業,并通過引入龍頭企業,提供技術幫扶等措施,提高群眾的種植熱情。目前,全村共發展火龍果種植3500多畝,菠蘿蜜、柚子、西瓜等訂單水果2200多畝。202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近1.37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6萬元。
借助村寨特色、民族文化、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通過以企帶村、村企聯建等方式,吸引有實力的企業投資建設旅游景點,帶動群眾就業,新增發展平臺、拓寬增收渠道。
繪出邊境線上美麗新畫卷
青山環繞,鳥語花香。一棟棟色彩艷麗的傣式干欄建筑整齊排列,墻面貼滿獨具風情的竹編和彩繪……
走進打洛村,記者為這美麗的畫面所陶醉。曾經村容村貌臟亂差的村寨,如今的變化令人不敢相信。
在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打洛村黨總支以支部引領、黨員示范、群眾參與模式,推進基礎設施提升改造、村集體經濟發展、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興邊富民五大工程,不斷提升村寨宜居度。推動全村產業發展的同時,推行一村一個講習亭、一村一個大喇叭、一村一個大舞臺、一村一個村史館、一村一個演藝隊“五個一”工程,完善了黨群活動室、籃球場、公廁等配套設施,民生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
為提升人居環境,村民還在黨員干部的帶領下,持續開展一戶一個小庭院、一戶一個小花園、一戶一個小菜園“三園建設”;在村民小組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凈化、文化“五化”工程;常態開展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整治農村臟亂差突出問題。如今的打洛各村各寨環境美、村民生活好,成為國門到村寨、邊境到家門閉環管理的邊境模范小康村。
“現在我們每一個自然村都打造出了一個獨特的文化品牌?!贝蚵宕妩h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巖扁燕介紹說,比如曼打火的古渡口文化、勐景來的旅游文化等。如今的打洛村通過鄉村振興的提升改造,已經實現“路路都是文化巷,家家都像村史館”的歷史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