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三级农村妇女在线播放_www.色涩_性欧美长视频免费观看不卡_惩罚女翘臀跪趴求打屁股视频

新聞詳情
重磅改革!云南7地獲批國家試點 農村集體和農民都將受益
2018-07-16 16:07

對農民來說集體的農房、農田、林地變成資產收益就能享受到更多財富。日前,農業農村部確定了2018年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云南1市、6區縣入選,農民變股東!家家能分紅!快來看看都有哪里?

2018年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云南)

玉溪市

富民縣

曲靖市沾益區

祿豐縣

開遠市

建水縣

麗江市古城區


試點時間

整省試點到2020年10月底結束,整市和整縣試點到2019年10月底結束


那么

什么是農村集體資產?

什么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成為試點單位有什么好處?


什么是農村集體資產?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中央農辦副主任韓俊曾強調,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第一場硬仗,是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韓俊介紹,農村的集體資產包括三類,一是資源性的資產,二是非經營性的資產,三是經營性的資產。

①資源性資產的產權改革包括土地、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

②經營性資產的產權改革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工具器具、農業基礎設施、集體投資興辦的企業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經濟組織的資產份額、無形資產等。

③非經營性資產的產權改革包括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


什么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指堅持農民集體所有的前提,在明晰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歸屬的基礎上,按照股份合作的原則,將集體統一經營管理的資產資源折股量化到人,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等權能,實現農民按份享受集體資產收益的制度改革。


這次試點有哪些特點?

這批試點主要是對表黨的十九大提出的要求和今年中央1號文件的部署,將原來的“探索確認集體成員身份”調整為“全面確認集體成員身份”,并明確提出了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有關事宜,內容進一步豐富。


成為試點單位有什么好處?

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

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把家底搞清楚,在這個基礎上把集體資產折股量化、確權到戶,有利于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切實維護農民財產權益,讓農民也能夠分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


有利于遏制“小官巨貪”和“微腐敗”

當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農村集體產權虛置、賬目不清、分配不公開、管理不透明,導致集體資產被挪用、侵吞、貪占的現象時有發生,農民對此反映十分強烈,迫切需要解決。全面開展清產核資,查實集體資產的存量、價值和使用情況,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的登記、保管、使用和處置各項制度,加快建設農村集體資產監管管理平臺,有利于從制度上來遏制“小官巨貪”和“微腐敗”,有利于讓農村的集體資產真正在陽光下運行,也有利于融洽黨群干群關系,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


有利于增添農村發展的新動能

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發展農民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聯合和合作,有利于激活農村的各類要素的潛力,完善現代農業的經營體系,增添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


【它山之石】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云南這些地方這樣做

2018年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加快承包土地信息聯通共享。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宜良縣:激活“沉睡”集體資產

去年9月,宜良縣被農業部確定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開始推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清產核資和界定成員身份,陳家渡社區組建了茶葉產銷專業合作社。全社區居民以土地參股150萬元,集體參股502萬元,種植紫娟茶苗100萬株,種植面積700余畝,組織社區居民參與種植管理。

作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宜良縣計劃到今年8月全面完成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認定、資產量化和股權設置、組建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建立農村“三資”監管交易平臺等5個重點環節37項改革任務。通過改革,將筑牢鄉村振興的基石,激發鄉村振興的動力和活力,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培育農業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大理市:農民變股東

為鞏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大理市發放“基層黨員帶領群眾創業致富貸款”2167.5萬元。同時,探索了下關鎮荷花村城中村改革模式、鳳儀鎮千戶營村城郊村改革模式,使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真正做到了資產變股權,通過股權量化,實現了農民變股東。

保山市:創新模式全面消除農村集體經濟“空殼村”

保山市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推進“三農”改革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于2012年啟動實施“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行動”,積極探索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新途徑,推動村級集體經濟走上了發展快車道。通過近5年的努力,截止2016年6月,保山市消除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608個,全市912個村(社區)全部實現有集體收益的目標,率先在云南省全面消除了農村集體經濟“空殼村”。


其它地方又是怎么做的呢?

①利用沒有承包到戶的集體“四荒”地、果園、養殖水面等資源,集中開發或者通過公開招標等方式發展現代農業項目,這是目前很多村集體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②利用人文的、歷史的良好生態資源優勢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多數情況下是跟社會資本合作的,這方面也有很多很好的典型。

③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利用閑置的各類房產設施、集體建設用地等,以自主開發、合資合作等方式來發展租賃物業。很多地方叫做“瓦片經濟”,主要出租不動產。目前,大多數村集體的主要收入是來自租賃物業,即便是浙江、江蘇蘇州等集體經濟非常發達的地區也是如此。

④整合利用集體積累的資金,政府的幫扶資金等,通過入股或者參股一些企業、村與村的合作、村企聯建共建等多種形式來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在脫貧攻堅中這種形式是比較多的。


據《云南日報》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