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三级农村妇女在线播放_www.色涩_性欧美长视频免费观看不卡_惩罚女翘臀跪趴求打屁股视频

新聞詳情
持續深化農村改革!云南省農業農村廳介紹相關情況→
2024-07-14 10:39

7月13日,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農村改革專場發布會在云南海埂會堂召開,云南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云南深化農村改革、推進高原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圖片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張杰:

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優化調整發展戰略,聚焦“1+10+3”重點產業,持續深化農村改革,積極探索創新舉措,扎實推進目標落實,不斷推動云南高原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農業經濟總量持續增長,重要農產品供給不斷豐富。全省農業經濟總量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第一產業增加值從2011年的1396.6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4012.2億元,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茶葉、鮮切花、中藥材、核桃、咖啡、堅果、煙草、橡膠等種植面積和產量及肉牛存欄數量穩居全國第一。云南蔬菜銷往全國150個大中城市和40多個國家和地區,鮮切花產量世界人均2枝以上,堅果和咖啡產量分別占全國的79%和98%,三七、燈盞花、滇重樓等中藥材占全國供應量的90%以上。

二是農業基礎更加穩固,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全省已建成高標準農田占耕地面積47%以上,農機總動力達到2914萬千瓦、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3%、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以上、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已建設花卉、高原蔬菜、云嶺肉牛、咖啡、天然橡膠、三七、奶業7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43個國家級產業強鎮、523個農產品產地市場、17個冷鏈設施產業集群,農產品市場產銷體系逐步完善。

三是農村三產融合發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不斷延伸。全省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倍增,總數達17.1萬戶,近兩年凈增農業經營主體9.6萬戶。農產品加工業蓬勃發展,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從2011年的0.55:1提升到2023年的2.2:1。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數量居全國第一,綠色食品認證產品數量居全國第7位,有機農產品認證數量居全國第2位。

四是鄉村產業蓬勃發展,農民收入不斷增加。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已成為縣域經濟重要支柱產業,花卉、蔬菜、茶葉三大產業,分別帶動了全省60萬、400萬、440萬農民就業,人均增收千元甚至萬元。全省2.9萬個新型經營主體共與161萬戶脫貧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共同體,100%的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萬元以上。

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已成為與東北大農業、江浙精細農業、都市農業并列的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又一典型模式。在推進高原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我們深切感受到,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要靠深化改革。獲得以下經驗和啟示:

一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主線。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改革的各項決策部署,針對云南農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項,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出臺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不斷激活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強化延鏈補鏈強鏈,傾力解決農業產業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品牌打造等薄弱環節和短板問題,推進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二是科學定位發展戰略是基礎。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作為實現“3815”戰略發展目標的重要抓手,堅持“打高原牌”“走特色路”,因地制宜立足云南資源稟賦優勢特色,科學定位建設特色農業強省的發展目標,統籌謀劃走現代化、設施化、高端高品質的農業發展戰略,持續發展壯大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高效農業、共享農業,加快實現中國式農業現代化。

三是健全完善制度機制是保障。云南省加強工作協同、政策聯動和資源整合,圍繞“1+10+3”重點產業構建起一套全方位貫通、全要素保障、全產業鏈支持、全領域覆蓋的政策體系,聚焦“種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農業+旅游、數字農業”六項重點工作,實行“六個一”工作機制,即“一個產業一個工作組、一個專家組、一個三年行動或支持政策、一批基地、一批龍頭企業、一個調度機制”,及時研究解決堵點難點問題,確保持續健康發展。

四是推進三產融合發展是途徑。云南省通過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接一連三”的輻射帶動作用,涌現出了一批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龍頭企業,把新理念、新技術、新經營管理模式導入農業“第一車間”,推進傳統農業發展方式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五是強化科技推廣服務是支撐。聯合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企業,培育出水稻、玉米、馬鈴薯、甘蔗、花卉、肉牛羊等一批新品種,開創了“滇系”品牌應用新局面。深化科研推廣服務體制改革,創建了云南種業聯合實驗室、云南特色的科技小院和院士工作站,整合研發力量,加大科技示范推廣服務力度,讓科技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插上翅膀。

六是確保農民主體地位是關鍵。不斷健全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開展聯農帶農機制“四查四提”鞏固提升專項行動,在全國率先梳理了聯農帶農10種利益聯結模式,相關機制、模式在全國范圍內被推介,為各地發展提供了云南經驗。


新華網記者:請介紹一下云南省學習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建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做法和成效。謝謝。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鄉村建設促進處處長 劉仕全: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制定出臺了三年行動方案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了定期調度、競爭激勵、評價總結等機制,扎實推進云南“千萬工程”三年行動方案落地見效。

在工作中我們堅持補短板、強弱項,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一年來,我們圍繞“用3年時間把1000多個行政村建成鄉村振興示范村、整治提升3萬個自然村”的目標,深入踐行“三法三化”,通過制定項目清單、建立項目庫、統籌整合資金等措施推進各項目標任務落實。截至目前,全省已開工建設911個示范村、1.5萬個提升村,1.24萬個行政村全部完成村莊規劃編制審批,累計受理農村宅基地建房申請23萬宗、審批21萬宗,審批率達到93%,比2020年提高54個百分點;累計改造建設農村衛生戶廁576萬座,覆蓋率為71%,較2022年提高11個百分點,建設公廁6.48萬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51%以上,較2022年提高21個百分點,鄉鎮鎮區和村莊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覆蓋率達95%和87%,分別比2022年提高17個百分點和27個百分點。2023年全省發動農民群眾投工投勞2000多萬人次,清理農村生活垃圾近300萬噸,清理村內水塘13萬個;2022、2023年共創建200個綠美鄉鎮,400個省級綠美村莊,2.8萬個州市級綠美鄉村,新增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27萬個,美麗庭院12.8萬個,植樹580多萬棵,綠化面積達到1400多萬平方米,一批美麗村莊融合發展農文旅鄉村旅游產業,讓“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更加靚麗精彩。

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建設與發展并重,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23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同比增4.3%,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4.2%,爭取國家支持建設75個水稻集中育秧設施和31個蔬菜大縣設施提質項目,鮮切花、小漿果、蔬菜、畜禽養殖設施化水平大幅提升。創建1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6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1.4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提升至2.2:1。建成冷庫7000余座、庫容700余萬立方米。休閑農業收入同比增長11.2%。創建20個智慧農業創新應用示范基地。“1+10+3”重點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5萬億元。

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切入點,堅持美村與富村并進、塑形和鑄魂并重,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為鄉村建設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探索鄉村建設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有機融合的“云南鄉村建設實踐”,按照問題導向、目標明確、機制先行、運營前置、農民為中心的建設思路,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多元價值,通過人居環境改造、基礎設施提升、社會公共服務完善、鄉村人才培養和優勢產業發展、新業態植入、新模式運營,提升農村可持續發展內生動力,建設不同類型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廣大鄉村地區立足當地資源稟賦,依托鄉村旅游品牌村(鎮)、鄉村振興示范園(田園綜合體)試點以及美麗鄉村等項目實施,打造出民族文化、農耕文化、民俗體驗、鄉村民宿等多種鄉村旅游產品,涌現出城鎮依托型、景區帶動型、文化體驗型、田園風光型、傳統村落型、產業支撐型、遺產拓展型等多種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全省“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達到63個,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增至7個,全國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精品旅游路線達到57條,完成“‘千萬工程’鄉村休閑旅游行精品線路”129條。“佤山藝人”“劍川雕木工”“鶴慶銀匠”等一批鄉村手工藝品牌享譽全國。2023年,全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達12680戶,同比增長9.4%;從業人數達15.79萬人,同比增長11.83%。其中農民從業人數達15.83萬人,同比增長14.46%;帶動農戶數34.01萬戶,同比增長6.28%;接待1.01億人次,同比增長10.99%;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實現173.95億元,同比增長16.4%,其中農副產品銷售收入達到49.9億元、同比增長11.36%,實現了“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的精彩蝶變。


都市時報記者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請問,省農業農村廳圍繞高原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農產品加工指導處)一級主任科員 向湉湉: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關注。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市場主體倍增計劃的決策部署,省農業農村廳圍繞“強招商優服務”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對外招引、對內深耕,加大扶持服務力度,全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有力推動云南高原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367戶,居全國第4位、西南五省第1位。已上市掛牌農業企業達31戶,其中,A股上市企業11戶、香港主板上市企業1戶、新三板掛牌19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6.9萬家,家庭農場達8.4萬個。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我們主要做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動主體倍增。自2021年開展農業市場主體倍增工作以來,先后制定《中共云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加快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的意見》和《云南省農業市場主體倍增培育計劃》等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動農業市場主體的數量和質量“雙提升”。

二是促進“三個全覆蓋”。精準做好國家級、省級、州市級、縣級龍頭企業的培育發展,通過定期專題研究、壓實主體責任、建立動態監測調度機制等系列措施,農業龍頭企業“三個全覆蓋”效果明顯。目前,我省有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達到73戶,實現州(市)全覆蓋;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310戶,覆蓋128個縣(市、區);縣級以上龍頭企業達7367戶,對涉農行政村覆蓋率達85%。

三是抓實助企紓困。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住經濟大盤、助企紓困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統籌謀劃,強化措施全力為企業紓困解難,省級有關部門協同各級黨委政府深入落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資產投資獎補和貸款貼息等政策,推動助企紓困出實效。今年上半年,共兌現3家企業投資獎補3188.06萬元,完成了438戶企業貼息補助發放,共計貼息9513.23萬元。

四是強化金融助力。與中國人民銀行云南省分行聯合建立金融支持鄉村振興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協調會議,支持各銀行機構強化農業生物性資產、設施等抵押擔保探索突破,開發系列金融產品,推動更多資金流向農村地區。截至目前,全省涉農貸款余額1.72萬億元、同比增長10.71%,高于各項貸款增速4.02個百分點。僅“一部手機云企貸”累計為全省4.71萬農企農戶投放貸款316.61億元。

五是加大招商引資。全力深化與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地重點農業企業合作,“一把手”帶隊精準招商,牽頭開展重大項目對接招引,不斷深化招商引資服務,加快企業落地投產。2023年,全省農業投資規模保持全國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廣東民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粵民投)從實地考察、合作洽談到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簽訂、項目落地僅歷時一個月,創造了農業招商引資的新速度。

下步工作中,我們將持續強化重點企業培育壯大、抓好助企優惠政策落實、加大農業市場主體招引、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等重點工作,加快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起來、大起來、活起來、強起來。


云南經濟日報記者為推動云南高原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我省印發了《云南省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重點圍繞“1+10+3”重點產業,加快推動我省由特色農業大省向現代農業強省邁進。請問,三年行動方案出臺后,有哪些新的改革創新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謝謝。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高原特色農業發展處副處長 張昉: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高原特色農業是我省重點打造的萬億級大產業,是推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和助力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源泉。202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云南省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以更大的力度、更加精準的措施,加快補齊我省農業特色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不足的問題,著力把我們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發展優勢,推動我省由特色農業大省向現代農業強省邁進。

在三年行動方案的政策制定方面,我們堅持創新性、精準性、時效性,強化政策銜接、融合、深化,先后制定出臺了“茶十條”“咖六條”“奶六條”等政策措施,印發了茶葉、花卉、中藥材、核桃、食用菌等7個產業三年行動工作方案,通過改革舉措聚焦關鍵環節,切實解決一些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政策成效。

在茶葉產業上,為進一步推動云南茶產業綠色有機發展,自2018年印發《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動云茶產業綠色發展的意見》,這個政策延續執行至今。重點圍繞保護古茶樹資源,茶園綠色化、有機化,茶葉初制所規范化,茶葉精深加工水平提升,打造以綠色為鮮明底色的云茶品牌等方面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截至目前,我們共兌付茶葉綠色有機獎補1.47億元,推動全省綠色有機茶園由2018年的83萬畝增至2023年的264.7萬畝,增長了3倍多。其中,有機茶園認證面積和獲證產品數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

在咖啡產業上,為徹底改變我省作為咖啡原料生產地,咖啡價格受制于國際咖啡價格體系的現狀,確立了發展精品咖啡的總體思路,制定出臺了《關于推動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推動品種更新,推行鮮果綠色環保集中處理,大力發展咖啡精深加工,建設精品咖啡莊園,打造特色優勢突出的云咖品牌,我們簡稱“咖六條”。政策執行以來,兌付了獎補資金1276.14萬元,在全省認定了14個精品咖啡莊園。全省咖啡精品率達到22.7%、比2022年提升8.4個百分點;精深加工率54.3%、比2022年提升11.3個百分點;咖啡生豆價格超過30元/公斤以上,首次超過國際咖啡期貨價,精品豆價格也達到了60元/公斤以上,逐步實現了云南精品咖啡的品牌溢價。

在奶業上,充分發揮我省奶牛存欄規模優勢,做好優質奶產品供應,印發了《云南省推進奶業振興若干政策措施》,重點推進奶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飼草料產業發展、奶源基地建設、開發綠色有機產品等方面。截至目前,全省已有94家企業申報了奶業扶持政策獎補。通過政策獎補,提高我省奶牛產業競爭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我們把發展現代設施農業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發力點,強化設施裝備升級,全面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投入產出率,印發了《云南省設施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為加大設施農業政策支持力度,將鼓勵設施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納入全省經濟穩進提質一攬子政策措施當中,截至目前,兌現投資獎補3188.06萬元。通過政策實施,全省以鮮切花、小漿果、蔬菜為代表的設施裝備水平顯著提升,其中,鮮切花、小漿果高標準設施實現倍增,設施蔬菜產量占比提升至24%、較三年行動實施前增長了12個百分點。除了加強改革政策支撐,在獎補方式上也實現了創新突破,將原先由資金逐級下達的方式轉變為省級在嚴格審查的基礎上,直補至經營主體,有效提升了政策的時效性和精準性,也進一步提升了市場主體的投資信心。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守正創新、先立后破,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提升,聚焦推動高原特色農業“1+10+3”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強補短板、鍛長板政策保障,為云南農業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云南省網上新聞發布廳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